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最近,方正县宝兴乡永兴村的乡亲们真体会到了这个感觉。乡亲高兴,是因为村集体的企业——方正县乡依食品加工厂迎来“三喜临门”。 01:51一喜:新品研发成功,村企开拓大市场 12月25日,厂长刘红光满面红光,他刚代表村企和哈市一家连锁超市签下供销订单。“还有比优特、好百客,咱村产的玉米面条很快就会在各大超市铺开。” 过去是挺好卖,现在是抢着要。手里攥着一把黄灿灿的玉米面条,刘红光告诉记者,销路拓宽离不开两个字——创新。他手拿的正是最近刚刚研发成功的新产品——玉米干面条。 “为了追求口感,市面上销售的玉米面条都是湿面,水分含量高,要求冷链运输、冷藏保存。我花了两年时间,终于研发成功了干面。不但口感不差,而且无需冷藏,常温下保质期达到天。”刘红光说,新品不但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免去冷藏环节还替经销商降低了储存和销售成本,一举多赢。 “村企也有能人,创新让村里的农产品高大上起来,自然成了抢手货。”进村谈合作,城市经销商们也为乡村企业点赞。 二喜:新设备进村,“小门脸”变大厂房 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几天前,河南来的几辆大货车进了村。“盼星星盼月亮,就盼它落地呢!”永兴村“第一书记”韩敬波喜上眉梢。车上运来的是他两个月前亲自去河南选购的玉米加工生产线。 “这套设备国内最牛,而且厂家按‘乡依’要求进行改良,1天可以将20吨玉米加工成粉,作为原料生产成玉米面条。”韩敬波说,在政府部门支持下,村企成立后靠质量“圈粉”,乡依玉米面条过去一天最多能卖出4吨。“我们永兴村人永远不满足,想有大发展、就要强筋骨,村民一致同意,投资买新设备,建新厂房。”韩敬波说,乡亲一条心,要做大村企。 “小门脸变大门脸,就好像看着孩子长大成人。”乡亲们齐动手,新设备进了新厂房,现正在争分夺秒组装调试。 三喜:做强“两头两尾”,点亮乡村振兴梦想 新厂加上新设备,“乡依”产量翻两番。天天盯着组装进度的韩敬波还有别的牵挂。他抽空出村,赶到了方正县质量技术监督监测检验中心。该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上白纸黑字写着:“乡依送检玉米含硒量为0.67mg/公斤。” 惊喜!送检的是永兴村今年秋收的新玉米,0.67mg/公斤这个数值,证明永兴村的玉米含硒量远高出同类农产品含硒量平均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今年,我们在村里开辟了亩的富硒胶质玉米种植基地,原来种粉质玉米的乡亲们换了种植品种,食品厂不出村,在家门口就有了充足和优质的原料;乡亲们的玉米也不愁卖,年年都能拿到食品厂的订单,企业收购价比市场价格每公斤高出0.1元。”韩敬波说,“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记者手记: “村企,就是乡村搭台、企业唱戏,带动乡亲致富、乡村振兴。”年末,永兴村头一次有了属于村集体的企业,乡依食品加工厂建成投产。开工头一天,“第一书记”韩敬波这样告诉乡亲。 租赁经营,给村集体账户每年增收12万;企业用工,让乡亲在家门口就打工;品牌叫响,玉米面条成“网红”,“乡依”带来客流、物流,村子也“红”了起来;产业融合,让乡村产业结构不再单一,乡村振兴路更清晰…… 如今,“乡依”三喜临门——创新品、建新厂,还搭建起农头工尾产业链, 当初那个“小门脸”正孕育新希望、焕发新活力。乡亲们在喜悦中,见证着乡村振兴一步步实现。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杨洪亮记者:郝欣 编辑:刘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17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