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亚洲人早在美国立国之前很长时间便开始移民北美,并构成大航海时代来临后全球移民滥觞之一部分。自“大帆船时代”以来的数百年中,上百万亚洲人为追寻工作、经济机会,逃离压迫而别离故土,移民北美,开启新生活。历史上,美国的亚洲移民规模虽不大,但其型塑美国社会的能力和贡献却不可小觑。甚或可以说,亚洲移民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19世纪后期以降的美国移民立法。在过去的五十余年间,由于年新的移民政策,东南亚战争,以及进一步加深的全球化,推动亚洲到美国的移民呈指数级增长。美国的亚裔总人数从年的49.1万,增至年的万,增幅达26倍。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移民的来源地也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自年开始,中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当前,华人留学生已经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不夸张地说,亚裔美国人曾经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美国的面貌。但多数人对他们的历史,及对美国历史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知之甚少。

明尼苏达大学华裔历史学家李漪莲(ErikaLee)所著《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

TheMakingofAsianAmerica:AHistor

(y,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年版。后文简称《创生》,下引此书只标注页码)

一书,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关于整体亚裔美国人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深挖包括印于年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在内的历史文献、新闻报道,以及被长期忽略的移民自传,亦通过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政策报告来探究历史及当下亚裔美国人的生活。作者将这些原始文献同最新成果进行巧妙编织,来分析亚洲移民和亚裔美国人对美国历史与现实的深度介入。该著重塑了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特征,也表明亚裔美国人有着与美国白人同样悠久的渊源;揭示了亚裔如何寻求在美国社会中立足,同时又不断改变美国社会的复杂经历;进而证明亚裔并非被动的适应美国政治、文化,而是构建、塑造美国历史与现实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不仅仅是美国的亚裔,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亚裔美国”。在李漪莲的笔下,亚裔美国人不仅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而且也是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变革者。

[美]李漪莲著,伍斌译,中信出版集团年7月出版

《创生》甫一出版便在学术界与大众读者中产生广泛反响,被认为是“杰出历史学家所撰写的杰出历史著作”,是亚裔美国人历史,乃至整个美国史研究又一部经典性著作。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国史学界已有罗杰·丹尼尔斯(RogerDaniels)、罗纳德·高木(RonaldTakaki)、陈素贞(SuchengChan)等多位杰出历史学家,写出了数部颇具影响的亚裔美国人通史性著作。尤其是罗纳德·高木的《大洋彼岸的陌生人》

StrangersfromaDifferentShore:AHistoryofAsianAmerican

s,小布朗出版公司年版)

已被公认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那么,为什么李漪莲还要撰写一部关于亚裔美国人历史的著作?为什么该著还能获得学界与读者的普遍认可?这大概与《创生》的写作特色与学术创见密切相关。

李漪莲从自身家族移民美国一个半世纪的经历切入,再从鲜为人知的阿芳妹(AfongMoy)到轰动一时的华裔美国人陈果仁(VincentChin),从“照片新娘”早川静(ShizuHayakawa)到嫁予美国士兵为妻的户口千代子(ChiyokoToguchi),从“中国皇后号”(EmpressofChina)到“驹形丸号”(KomagataMaru)事件等,皆娓娓道来。同时对书中的轶事和细节有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比如她在思考移民的动因时,就不再奉以往学界所推崇的“推拉”(pushandpull)理论为圭臬。不可否认,“推拉”理论在多数情况仍是解释世界历史上的移民动因的有力工具。一个国家的局势,如战争、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等,将挣扎求生的人们推出国门。美国则因其相对较好的政治、经济机会而保持着对移民的持续吸引力。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移民迁徙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亚洲贸易、投资和寻求帝国控制的积极参与,助推亚洲人移民美国。美国的劳工招募人和船运公司也鼓励和推动亚洲人移民美国。二战前后,美国对菲律宾、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军事占领,同样也使亚洲人作为殖民地的国民、军事新娘、被领养者和难民进入美国。可见,美国同亚洲诸国的关系,持续地影响着亚洲的移民模式。

由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和跨国移民的激增,跨国史与全球史兴起为新的主导性书史范式之一。李漪莲将亚裔美国人历史置于跨国与全球移民的历史背景之下,展现亚裔美国人的非凡经历。事实上,她对跨国的方法一直颇为倚重,在其《捍卫美国之门》

AtAmerica’sGate:ChineseImmigrationDuringtheExclusionEra,-

,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年版)

一书中,即已从全球范围考察美国的排华所产生的后果。《创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美国排华的跨国影响,及其对整个亚洲移民的冲击。美国的排华延伸到夏威夷及其殖民地菲律宾,甚至跨越国界,形成一种全球性的排华浪潮。在美国颁布《排华法》之后,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纷纷出台了类似的排华法律(见—页)。李漪莲甚至专列一章讨论跨国移民和全球美国人。无疑,亚裔美国人的历史,是全球化时代美国历史的某种缩影。同很多美国人一样,部分亚裔美国人过着跨国的生活,拥有跨国的身份认同。亚洲移民在美国追求机会与梦想的同时,并不排斥同母国保持关联。无论是20世纪上半页的中国革命,朝鲜与印度的民族独立,还是当前东南亚的人权问题,都不乏相应亚裔美国人群体的积极参与。可以说,“当前的亚裔美国人正在创建新的、多层次的认同”(10页)。亚裔美国人的跨国特性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或不能成为完全的美国人,而是对非此即彼的二分身份认同作出的回应。这种跨国特性除了文化与情感上的牵绊之外,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全球化时代,移民维持跨国特性,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其自身和家人的生活与社会经济地位。

美国于年颁布《排华法案》

李漪莲对亚裔美国人困境的揭示也超越了表象,深入到美国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根基中。亚裔美国人的苦难经历,不常出现在美国的主流媒体和话语中。在美国黑白种族关系之外,如何定义亚裔美国人,是理解种族影响亚裔美国人经历的一种方式。在美国历史上,拒绝赋予亚裔美国人权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二战前的很长时间,亚洲移民“被禁止成为归化的公民,禁止拥有或租赁土地,在部分州还被禁止与白人通婚,且有被驱逐的烦扰,同美国其他人隔离开来”(7页)。当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在利用选票争取权利时,亚洲人仍然被剥夺选举权。二战后,亚洲人仍被视为不适合美国公民身份的一群人,是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尽管歧视性的法律被废除,社会态度也有所缓和,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活中仍然没有实现完全的平等。在当前的美国,亚裔美国人居于黑人与白人之间,外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特权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特殊位置”(8页)。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心的歧视与“他者”意识仍是亚裔美国人所经常经历的遭遇。在美国主流的潜意识中,亚裔仍被视为美国的外来者,尽管事实上其中很多是美国公民,其祖先数代前就已经在这个国家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地被问及,“你来自哪里?”隐藏在这类问题背后的预设则是,亚洲人大概不能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主流美国人的这种身份追问,甚至会导致部分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迷惑,迫使他们反思自我身份:“我是美国人吗?”“我在多大程度上是美国人?”“是什么阻止我成为彻底的美国人?”亚裔美国人的这种身份困境并不局限于排亚时期,而是贯穿整个亚裔美国人历史的始终。

另外,由于女性史学在美国的兴起,女性的经历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史家的兴趣。李漪莲在《创生》中对亚裔美国人女性经历的描述不惜笔墨,尤其是早期为数不多的华人女性;在涉及到主要亚裔群体如华人、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等群体时,都会对这些群体的女性经历予以特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20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