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6月9日,帝豪GSe上市前,电驹哥听了吉利新能源各位领导的讲解。与同行相比,这三年吉利新能源的发展还是比较扎实、比较健康的。吉利销售总经理林杰说,从年到现在帝豪EV的累计销量达5万辆。电驹哥觉得,不管客户是谁,这个数字还是很诱人的。并且极少出现卖出去的车砸口碑的问题。因此,电驹哥根据自己这些年对吉利和吉利新能源的发展跟踪,总结了吉利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一些干货经验,供造车新势力及新能源车企参考。与其跟书福哥争论,不如学学他的绝招。挖一个真正的电动汽车专家电驹哥认为,这是吉利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话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同样适用。现在很多造车新势力都宣布,挖了多少多少传统车企牛人在身边,这些人的确很牛。但是,做电动汽车更需要电动汽车专家,再具体一点,需要做过量产上市版电动汽车的专家。这种人才对整个团队的领导作用,就像科比之于他所在的篮球队。为什么呢?因为电动汽车跟燃油车是不一样的,研发思路、设计思路、消费者喜好、市场需求、营销思路、传播思路都不一样。在传统车企做得很好的专家,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固守成规,一样做不好电动汽车。如果给他们学习时间,又会影响上市或量产时间。电动汽车产品本来迭代速度就非常快,最快甚至半年一迭代。造车新势力又急需等米下锅,推出新产品,如果再等技术专家学习一段时间,那黄瓜菜都凉了。吉利在这方面做得就很聪明。书福哥善于广招人才,从各个车企挖牛人,钱给的也多,牛人效应立马就见效果。帝豪EV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吉利官方称,从年就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其实那都是小打小闹,最多就是一些尝试。据电驹哥观察,吉利电动汽车真正发展起来就是从帝豪EV开始的,这是吉利真正意义上能销售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他的研发主持者是谢显滨。这是个牛咖。谢原来在比亚迪工作,负责比亚迪电动汽车的研发,据说上一代比亚迪E6、e5、秦EV都是他主持研发的。被吉利重金聘请过去后,就主持研发吉利新能源工作,现在任吉利新能源研究院长。他做的第一个杰作就是帝豪EV,年4月上市,搭载45.3度电池组,综合工况续航公里。这款车除了有帝豪燃油车的外观内饰漂亮的优势,三电系统也很强大。电驹电动汽车超市也曾销售过帝豪EV,据车主反映,这款车的续航能力很厉害,没有虚标现象。好多车主能跑过公里,最牛的一名车主据说跑到了公里。虽说是极限驾驶,但也显示了三电系统的高效性。年上市的帝豪EV就更牛了,再次显示了谢作为牛咖的关键作用,。这款车电池容量41度电,工信部综合工况续航公里,更令我奇怪的是,新车车重比款还重了28公斤。电量减少、车重增加、续航能力增加,这几乎是个悖论,但老谢竟然把这个做到了。对这个问题,电驹哥为什么帝豪EV电池容量比比亚迪e5、秦EV少,续航能力还跟它们一样?他说,这一是因为比亚迪电动汽车的车重,二是因为帝豪的三电效率更高。三电系统效率肉眼看不见,但车重看得见。电驹哥查的资料显示,款e5整备质量公斤,款秦EV整备质量公斤,而款帝豪EV公斤,差别的确很大。另外,款帝豪EV电池容量52度电,整备质量千克,加了电池车重还降低了,轻量化水平真可以。原因有两个,一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区别,二是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多了6.5度电,另一个原因是,比亚迪官方告诉电驹哥,比亚迪车重是因为电池包防护增加了很多部件,导致重量增加,这个是否如此,等电驹哥拿到试驾车测试了就知道了。这是后话。总之可以看出,帝豪EV在能量传输效率和车身轻量化方面的确做得很好。谢在这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另外,帝豪EV作为吉利第一款电动汽车,整车品质和可靠性能获得当前的口碑,没有出现大批量问题和投诉,也得益于以谢为主导的研发品控团队的力量。“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是实话。如果造车新势力能得到类似谢显滨这样的牛咖,何愁产品品质不行?成立一个专车公司或与租赁公司联手成立个专车公司或租赁公司,这是造车新势力活下去的捷径。为什么呢?因此新能源汽车是新事物,消费者对其充满顾虑和不信任,所以,一个新品牌的新车指望消费者来买,那真是太难了。尤其是定位30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他们的目标客户群还是很在乎性价比和保值率的,他们不是有钱任性、买个特斯拉玩的人。基于此,新创电动汽车品牌的第一批车多数卖给了自己人或租赁公司。比亚迪第一批E6是跟深圳一家出租车公司合作,北汽新能源跟恒誉合作。仔细分析新能源车企初期的电动车销量,或多或少的产品都卖给了大客户。这样做有好几个好处,一是提升销量,二是拿到国家补贴,三是能提升品牌和保有量,四是能获得集中的验证回馈,不至于引发散户投诉等等。总之好处很多。曹操专车是吉利新能源的关键一步棋。这个布局至少有以下四个作用。1.提升销量。据说,吉利帝豪EV累计销量已经5万辆了,除了一些私人用户。曹操专车消化了大部分。这是提升销量的很有效的途径。2.拿到补贴。目前国家对同一集团旗下的不同公司采购电动汽车,领取补贴,法律并不禁止,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这么做。自己旗下的公司买旗下另一个公司的电动汽车,既能提升销量,又能领到补贴,集团不亏钱。何乐而不为?3.拿到积分。双积分年就要执行了,它就像一把利剑悬在车企头顶,有的车企目前新能源积分是零分。但曹操专车帮助吉利新能源消化了大量电动汽车,吉利因此获得了巨额积分。当然,这一点对专注新能源的造车新势力没什么用处。4.布局出行。这是曹操专车的一个重大作用。目前跨国车企都在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方案提供商转移,吉利也在想这个方向转移。而曹操专车就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更值得一提的是,专注B2C模式曹操专车做得很不错,在杭州、成都、宁波、北京等城市都有布局,这不仅提升了吉利电动汽车的品牌美誉度,还在出行领域布好了局。吉利的资料显示,已经有2.3万辆帝豪EV专车在运行,不到三年已经覆盖24个城市。有的城市曹操专车独立运营已经盈利。今年初,曹操专车首轮融资10亿,估值亿美元。接下来融资估值亿。电驹哥曾在宁波做过一次专车,用的是帝豪EV,跟司机聊了一会。公司派单,每月拉活月入1万元。据说当地出租车的月收入才四、五千元。曹操专车的司机都是招聘的,比较正规,收入水平,服务质量都还不错。可见,成立一个专车公司对于销量、品牌、补贴等各方面的意义有多大。当然,造车新势力可能没有足够的能量成立一个单独的专车公司,那也没关系,可以找个正规的租赁公司一起合作。北汽新能源就跟恒誉合作,最近江淮大众跟首汽约车合作,首款SUV思皓E20X还没上市,就已经有了上千辆的订单,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果造车新势力也有这样的大客户,何愁初期销量不行?产品不求多、先求精不得不说,吉利新能源的步子非常扎实,从年推出第一款电动汽车帝豪EV,其后每年改款一次,直到年6月才推出第二款电动汽车帝豪GSe。并且,这两款车的基础版,燃油版帝豪和燃油版帝豪GS的销量都非常大,有很好的品牌口碑和产品验证。燃油版帝豪畅销多年了,累计销量很早就超过了60万辆,是吉利的销量支柱。燃油版帝豪GS虽然刚上市没几年,但据林杰介绍,它的女性客户、年轻客户、一二三线城市客户非常多,这让吉利决定以它为基础推出帝豪GSe电动版,主攻一线城市客户。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让吉利电动汽车的销量稳健,虽然不如比亚迪高,但在细分市场一直有稳定的客户,这一点很难得。这给造车新势力的借鉴就是,不用着急推出多款产品,推出一款产品,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进步水平不断升级迭代就可以。打造一款拳头产品,比推出一批普通产品强一百倍。一款车救活一个企业的案例总是在发生,电动汽车领域同样如此。相反,推出很多品质低的产品,拉低品牌的案例也有很多,电驹哥就不举例了。自动驾驶可以当加分项,但电动汽车的基本性能首先要过硬现在很多造车新势力都把自动驾驶做成自己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值得布局和点赞,但在具体执行上,还是要小心谨慎。否则,炫酷的自动驾驶技术有可能砸了自己的牌子。因为电动汽车首先是一款汽车,是一个交通工具。互联网智能电动车不管多么高科技,它首先是一款电动汽车,然后才是一款能智能互联的电动汽车。前者是基础项,后者是加分项。基础牛,加分就高,基础不行,智能互联再牛也没用。对于自动驾驶,全球车企都在研发和摸索之中,还没有哪一个车企宣布真正实现了自动驾驶。目前,特斯拉已经搭载自动驾驶功能了,但经常出事故,给特斯拉带来了很多负面新闻。电驹哥觉得,也就是特斯拉底子厚,如果换成某家国内品牌,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造让这个车企破产了。吉利新能源在这点上就比较扎实,三电系统稳扎稳打、整车品质逐步提升,智能化配置则是跟随战略,没有多么炫酷的前卫科技,基本都是在跟随或小步赶超。比如语音控制系统,去年才搭载。对外放电功能,今年帝豪GSe才加上,学的比亚迪。小步升级是吉利新能源的策略,这样做的优势就是风险小,天天有进步,不会出大乱子。因此,建议把自动驾驶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造车新势力,做好基本功,整车品质和三电系统可靠性一定做扎实,不出漏子,在此基础上发扬智能网联化优势。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向一流电池工厂采购或者合作合资虽然政策和媒体对新能源汽车的传播很多,但整体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是不了解和顾虑的。这带来了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就是头部效应。头部效应之前主要在互联网领域流行,但在电动汽车领域也流行起来。这是符合消费心理的,消费者越是对其有顾虑,就越在乎市场口碑和保有量。结果,这个现象还延伸到核心零部件领域。现在,消费者都知道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都对电池品牌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84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