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每年刘氏宗亲大会上,经常有一些来日本人参加,而且都是座上贵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们经过询问才得知,这些人竟然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怎么连日本人都成其后裔了呢? 根据史料记载,在曹丕篡汉后,汉献帝的后裔并没有遭到杀害,一直繁衍生息,但到了西晋末年,天下动荡,大约在年5月,汉献帝的后裔刘阿知认为“若久居于此,则恐取覆灭”,于是为躲避战乱,保全家族,他率领宗族以及七姓十七县人口东渡,来到今天的日本。 据说刘阿知的曾孙东汉直掬还娶了天皇,第35代皇极天皇,生下坂上、大藏、内藏3子。其中这个大藏家族最为厉害,比如刘阿知后裔、刘邦的第四十五代孙大藏春实任征西将军,平定当时的“天庆之乱”,得到天皇的器重,“恩宠伟大,威势极盛”。 后来大藏春实在九州的原田筑城,成为九州的豪族,而大藏春实有五个儿子,又演化出五个姓氏。比如长子大藏赖种移居高桥城,以高桥为姓氏,次子大藏幸种移居江上城,以江上为姓氏,其他三个儿子分别演化出秋月、原田、波多江三个姓氏。听到这里大家对于日本人来中国祭祖就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 有关姓氏还有人这样说过,中国有为什么有些姓氏看着很像日本人?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秦始皇叫嬴政,那他的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为什么不姓嬴?实际上,这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个典型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王族的孩子称呼是固定的,往往是公子+名字,其实扶苏和胡亥也姓赢,但当时的人不这么叫,比如公子虔。随着公子们的人生发展情况不同,这些公子的后人们往往会以爵位和封地修改自己的姓氏。 在中国,姓氏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俗话说“传宗接代”,我们中国人代代流传下来的东西,对家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姓氏。但是现如今,我们还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姓氏?现在对姓氏的态度比较开放,听说还有叫“王者荣耀”,“春秋战国”的。 虽然这是个人自由,但的确有些另类。 这只是中国数千年姓氏发展的一个小小插曲,可中国的姓氏文化正在流失,不少罕见的姓氏已经很少被人想起。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甚至还有一些中国人会因为姓氏,被国人当成日本人的。 日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姓氏文化也与中国非常相似,如果连中国姓氏都被当做日本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接下来,虎哥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几个最容易被当成日本人的姓氏。 NO1,东野。 提到东野,我们会想到谁?有一个日本大小说家名叫“东野圭吾”,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遇到姓“东野”的人,我们很自然会把他看成日本人。但实际上,“东野”这个姓早在年前就出现在了中国,和日本的“东野”姓完全是两回事。 据记载,中国的“东野”姓最早起源于周王室。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有三个孙子,最小的孙子名叫子鱼,后来成为了鲁国大夫,子鱼有一块王室封地,名叫东野,所以子鱼的后人便以“东野”为姓,这就是中国东野家族的起源。在中国古代,“东野”是个很尊贵的姓氏,宋朝修建周公庙,也把东野家族纳入其中,可见其对“东野”姓属于周王室后裔的认可。 然而,随着历朝历代的战乱,东野姓的人已经不多了,在山东一带和因为“闯关东”留在东北的东野姓氏的人还能找到。 NO2,端木 “端木”这个姓氏听起来很高大上,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不少姓端木的人物,比如《秦时明月》中的端木蓉,但由于生活中太少见,许多人会将“端木”误认为是日本姓氏。但实际上,端木也是起源于中国年前的古老姓氏了,甚至比东野还要早。 据说,当年周文王姬昌的老师鬻熊的后代就叫端木典,“端木”姓的一支便由此发展而来,加上后来民族融合的产物,“端木”姓成为了在中国比较常见的姓氏,清朝以前,基本在各个省份都能找到姓“端木”的人。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姓“端木”的名人,比如端木赐、端木孝文、端木恺等。 但现在,很多端木姓的人为了简单方便,将“端木”简化为端姓、木姓、沐姓,端木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虎哥觉得“端木”明明比“端”和“木”更好听一些,为什么要简化呢?难道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实际上,许多中国的古老姓氏都是在简化中慢慢消失的,因为战乱导致族群人数减少,后来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NO3,新垣 “新垣”这个姓,我们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日本女演员“新垣结衣”,是不少年轻人的偶像,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日本姓”新垣“的人大多来自冲绳和琉球地区,它们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还属于中国领土。据历史学家考证,”新垣“这个姓其实也应该源于中国古代。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城市叫做“新垣衍”,魏国灭亡后,生活在“新垣衍”的一些人就将“新垣”当做了自己的姓氏。一直到西汉时期,出现了一个姓“新垣”的著名方士新垣平。但到后来,“新垣”姓就在中国慢慢消失了。或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人太少,在战乱中没能得以保全。但日本在东汉时期就曾到访过中国,现在日本还有很多姓“新垣”的人。 NO4,东门 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有很多跟方向有关的姓氏,比如“西门”、“东方”、“北郭”、“南宫”等。但有一个姓氏我们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乍一听说老是会认为是日本人,这就是姓“东门”。 其实,“东门”也是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老姓氏。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公子遂,字襄仲,在当时很有名气。因为公子遂住在曲阜城的东门边上,人们就叫他“东门襄仲”。后来,公子遂被逐出鲁国,他的后人就将”东门“作为自己的姓氏,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虽然东门姓氏的人数有限,但也有姓“东门”的著名人物出现,比如汉朝经学家东门经,东门云等。现如今,东门姓氏的人还在河南省和黑龙江省境内能够找到。 NO5,公良 公良“也是中国的古老姓氏,因为是复姓,而且比较少见,也会被误认为是来自日本。据记载,“公良”这个姓氏最早出自周朝,当时的陈国有一位公子,人称“公子良”,其后人就将其爵位和名结合,以“公良”为姓。“公良”姓氏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孔子的学生公良儒。现在,公良一姓主要存在于中国河南,江苏甚至台湾等身份。 其实,这只是中国姓氏文化的冰山一角。虽然我们有一本《百家姓》,但中国姓氏岂是一百个就能数完的,光算复姓就有81个。这正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体现。在对下一代的培养中,有意识的让孩子了解自己姓氏的渊源,会让孩子从小产生责任感和自豪感。 说白了,姓氏是一扇窗户,为孩子打开中国历史文化的大门。相比于让孩子上各种枯燥昂贵的兴趣班,倒不如和孩子一起在家,抽出时间来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数理化只是应用科学,对孩子一生发展更加重要的,往往是文化的积累。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姓氏是起源于数千年前,甚至是炎黄的直系后裔,孩子们自然会想知道更多当年的历史。那些和自己同姓氏的古代名人们,就是孩子了解中国不同时期历史的敲门砖,更能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虎哥来看,文化的传承才是更加重要和紧迫的事情。 何以爱国?只有认识和了解祖国的历史,才会更加热爱。对于孩子个人的成长而言,历史带来的文化沉淀和好奇感,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就算未来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也能像人类一样学习数理化,但却永远无法作出像人类一样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认识中国五千年浩瀚的历史,会让孩子更加懂得“人心”和“真实”的含义,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和世界的钥匙。 和姓氏的起源介绍一样,许多历史教材也是晦涩难懂的,涉及到几千年前的人物和知识,很难让孩子产生兴趣。面对这种现状,中国的教育学者们也是非常头疼。在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好消息终于传来,那就是这套超值的历史绘本,《HistoryofChina,我们的历史》。 《HistoryofChina,我们的历史》,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担任主编,带领团队苦心创作和修订了两年时间,经过了北师大历史名师的多重审定,充分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从上古时期到清朝末年,《我们的历史》全套10册图书用多张精美的手绘插图和生动形象的文字,为孩子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却丝毫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针对3-8岁儿童,《我们的历史》采用了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编排方式,大大降低了孩子们的阅读难度,就算不用催,孩子也会拿起来爱不释手。将多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融于生动的文字和手绘图片中,会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得到知识的迅速积累。 与其让孩子从小玩手机消磨时间,影响视力,不如让孩子拿起《我们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知识。孩子上小学之后就会发现,原来课本上的内容他都能讲出一点道理来,足以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比如简单的一首唐诗,孩子从《我们的历史》中,就能知道这位诗人的生平和一些有趣的人生经历,课堂上会忍不住举手告诉大家,连班上同学也会对孩子刮目相看,这种自信和自豪感,是上兴趣班无法得到的。 此外,《我们的历史》还贴心的在每一本书上附送了音频文件,每个音频文件包含书中的60个一分钟小故事,从书中精挑细选,专业配音而成。10本书加起来,那就是个小故事。孩子晚上吵着要听故事的时候,这些音频文件就能大显身手了,保证孩子听一年都不会重样。 聪明的孩子才喜欢历史?或许不是这样,是孩子学了历史后,才变得更加聪明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来说,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39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