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徐福后代吗?历史性的根本问题,务必深究 (作者:神兜兜) 日本人终究是不是徐福的后代?这个问题或说法,貌似平淡无奇,其实是历史性的根本问题,必须深究。 前几年,历史教课书上,逐渐淡化卫青、霍去病等英雄人物,是因为把古匈奴民族认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那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就不是抵御外来民族入侵的战争了,而是华夏民族内部的纷争,属于兄弟阋于墙而已。按照此理论,如果认定或同意了日本人是徐福的后代,那请问,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那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也要改变观念了呢?这岂不是历史性的根本问题呀! 对于匈奴民族属于华夏民族之说,本人绝对赞成,并有史书记载为证,匈奴民族属于黄帝后裔,和我们同根同源。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明确写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是夏朝的后代之一,而夏朝的始祖大禹,是黄帝的直系子孙,《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因此,匈奴是黄帝的后裔,和我们同宗同祖,至于匈奴人如何变迁、发展的,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不复赘述。 依据正史,匈奴民族属于中华民族一份子。同样的,在正史中,有没有倭人或日本人是徐福后代的记载呢?(注:唐代武则天之前,统称为“倭人”)。以史为证,以史为据。 秦始皇一、《史记》正文中,只提到“徐福”,而没有任何“倭”字 公元前年-前年,秦始皇在位期间,派徐福出海寻觅神仙异物。约一百年后,公元前年,司马迁编撰完成《史记》,在《淮南衡山列传》中写到了“徐福”,即“(秦始皇)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男女三千人,资之五穀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大意就是秦始派遣徐福,率三千人,出海寻求神仙或神奇仙草,徐福到了一个地方,有平原江湖,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他就在那儿留下来了。 在《史记》正文中,没有提到“倭国”或“倭人”,都没出现“倭”这个字。 秦始皇二、《汉书》中,徐福是徐福,倭国是倭国,泾渭分明。 约公元80年,班固编撰成《汉书》,距秦始皇时代约三百年。 在书中,第一次提到了“倭国”或“倭人”,《地理志》写到:“(东北幽州的)玄菟(郡)、乐浪(郡),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夷”,“乐浪(郡)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西汉时代,最东北地区,古称为“幽州”,汉武帝时,在幽州的东北面,设立了玄菟郡、乐浪郡,朝鲜、句丽等族就生活在那里,而在乐浪郡外面的海上,有“倭人”,居然分成一百多个国,在西汉时代,倭人也来朝贡。 徐福徐福的记载,出自《郊祀志》:“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和《史记》中的内容差不多,求神采药的徐福一去不返。 “倭人”的记载仅在《地理志》,“徐福”则是在《郊祀志》,是两个不同的篇章,在《汉书》中,倭人在东北幽州的海上,而徐福去了哪里,书中没任何记载。倭人就是倭人,徐福就是徐福,两者之间没任何联系,泾渭分明。 徐福三、《三国志》中,倭人是倭人,徐福是徐福,依然泾渭分明。 距秦始皇年时间,约在公元年,晋人陈寿完成《三国志》。在书中,提到了倭人和倭国,也提到了徐福。 在《乌丸鲜卑东夷传》中提到“倭国”和“倭人”,“倭人在(东北幽州乐浪郡最东面的带方城)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从(幽州乐浪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始度一海,千馀里至对马国。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大意是,从东北幽州最东面的乐浪郡出发,经过韩国,出海至少约七千里以上,才到倭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分成三十几个国家,也有到中国来朝贡的,按此文的详细记载,他们那儿有“女王国”、“鬼奴国”等,其中的女王国,在公元年“冬十二月,倭国女王俾弥呼遣使奉献”(《三国志-三少帝纪》),即在三国时期,魏国的末期,曹芳当皇帝时,倭国的女王国女王,名字叫俾弥呼,派来使者向魏国朝贡纳献。 徐福而在《吴主(孙权)传》中,则提到了“徐福”。公元年,孙权称帝,并和蜀汉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曹魏。为此,孙权还特地再去找些帮手,除了“(幽州)辽东太守公孙渊”外,孙权还看中了徐福的后人,“(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大意是,在扬州会稽郡(绍兴)外面的茫茫大海上,有一座亶洲,徐福的后代就生活在那儿,两地之间,还有往来,甚至有贸易交流,只可惜,孙权没找到这些徐福的后人。 在《三国志》中,既提到了“倭人”,也提到了“徐福后人”,出自于完全不同的篇章。而且,在表述上,两者之间没任何联系,在介绍倭人的时候,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过“徐福”,同样的,在提到“徐福后人”时,也没出现过“倭国”或“倭人”字样。倭人是倭人,徐福后人是徐福后人,完全没有关联,依旧泾渭分明。《三国志》中,提到徐福后人生活的亶洲,应该是在浙江、福建一带的海面上。而那个“倭国”,还是在东北幽州外面的茫茫大海上。 徐福影视剧照四、《后汉书》中最后一次提到徐福,也提到倭人,两者依旧泾渭分明。 虽然《后汉书》是写三国之前的东汉历史,但成书时间比《三国志》晚了约一百五十年,成书于公元年。在该书的《东夷列传》中,提到了“徐福后人”、“倭人”,基本上都在延用《三国志》的内容,倭人是倭人,徐福是徐福,两者泾渭分明,没任何一丝关联。且倭人或倭国,还是在极其东北面的海上,而徐福后代生活的亶洲,还是在浙江绍兴(会稽郡)外面的茫茫大海上。 自公元年成书的《后汉书》之后,《晋史》、《唐书》等乃至《清史稿》,在所有的正规史书中,就再也没有出现“徐福”或“徐福后人”的字眼,而“倭人”或“倭国”、“日本”等记载或描述,却没有间断过。 纵观二十五朝主要正史,从汉代到大清王朝为止,倭人就是倭人,徐福后人就是徐福后人,在正史中,两者之间没发生过任何联系,绝过的泾渭分明。 五、国内所流传的徐福后人在倭国或日本的说法,最早来源于一个和尚。 查遍正史,度娘搜索,国内所流传的,徐福后人在倭国或日本之说,最早源自于一个和尚,约在五代十国的后周朝代(-年),“济州开元寺僧人义楚在《义楚六帖》(又称《释氏六帖》)的卷二十一“国城州市部”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摘自“百度百科”之“徐福”)。 约年前的这个和尚,在中华大地,首创“徐福到达日本”的观点,而此观点,历经宋、元、明、清等四个朝代,从未被任何正史采纳过。 以史为证,以史为鉴。倭人就是倭人,倭国就是倭国;徐福就是徐福,徐福后人就是徐福后人,两者之间,在二十五史书中,没任何关系,绝对泾渭分明。 “徐福后人在倭国或日本”,这个观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杀机,一旦采信,那几十年前生死大战的历史性质就有可能要变动或松动了,那他们的什么课本,甚至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修改了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38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