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雀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04/8714463.html

文·萧中九歌

李鸿章,近代洋务大臣

晚清年间洋务运动,不得不提的近代人物。

李鸿章所主持的洋务运动,传承下来一大批近现代企业。

这些企业,都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李鸿章还主持修建了中国第1条铁路,钢铁厂,还有其他近现代企业和工业。

近现代企业和工业,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力量的脊梁。

这些脊梁的锻造者,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李鸿章的成果。

不过李鸿章,所留下的名声确实不太好。

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款日本。

从以前的誉满全国的,风光的晚清四大中兴名臣。

一下子变成人人喊打的卖国zei,这种心理落差估计很多人,无法忍受抑郁自杀。

不过,李鸿章扛了下来。

更何况其背后的责任,压根就不是李鸿章所造成的,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满清朝廷。

空谈wu国,实干兴邦这8个字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历史上,也有诸多教训证明了这一历史定律。

比较有名就有闯王李自成,一度打到京师。

崇祯本来有撤退到南京,号召全国抵御贼人,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也多次暗示臣子前去执行,不过被几个黄口书生所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一无比正确的话被书生搬出来,成为压倒崇祯的一根稻草,让其迟迟不能下决定,最后贻误战机。

自己也落了个煤山自缢而死的结局。

死之前陈愤而感慨:“国之大事,竟为几个黄口书生小儿所误。”

这一历史重现在了李鸿章身上。洋务运动其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

甲午中日战争前20多年,事实上,李鸿章是一个积极的强硬派,主张对日发动狠绝的战争。一举扑灭日本这个威胁。

在当时客观条件也极为友好,李鸿章和沈葆桢通力合作,基本上把日本,从中国东南海疆赶跑。

在当时晚清王朝内部,还有一个能臣干吏,上书主张对日进行登陆作战,但无奈被否决。

沈葆桢所发展的船政局,本来有机会对日本进行战略性封锁。

无奈的是朝廷之中,庸官居多,最后也没能派上用场,这是一个极大的历史遗憾。

李鸿章筹建海军,当时拨了不少银子。

不过这些银子都没能按时足量的发放下来,甚至连打仗的炮弹都被克扣,军饷更是时有时无。

尽管在此种艰难情况下,李鸿章还是尽职尽责的把北洋海军拉扯大。

最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认识。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变法后,国力空前强大,中国其实是打不赢日本的。

朝中庸官,认为日本人损害晚清帝国威严,一律主张对日宣战。

结果显而易见,中国canbai,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改革以来的成果也几乎全部被日本夺取。

打了败仗是需要有人来承担的。李鸿章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一方面原因,他跟日本打交道最多,日本人跟他也比较熟悉。

另一方面李鸿章还是有着极强的求生欲的。

知道自己一旦签下条约,晚节不保,这还只是小的影响。

可怕的是连累一家老小,为此不得不挟洋自重。

借助日本人的威势,在国内以求自保,这何等不是一种悲哀。

刚刚去日本谈判时,有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他的眼睛被人打伤,还差一点瞎了。

只不过对于作案人以及作案人的动机,这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一种说法,李鸿章是个忠臣,为了挽救帝国损失以牺牲一只眼的代价,为中国省去1亿两白银。

另一种说法,日本浪人刺杀李鸿章,这根本就是瞎说。

日本浪人刺杀李鸿章,那么就应该让李鸿章另一只眼也被搞掉,这样中国就可以免于赔偿了。

不排除李鸿章编故事可能,李鸿章为了逃脱责任,编一些很惨的故事,来博取大众的同情,以减少百姓对他的敌视。

毕竟赔款的银子,大部分都是要从百姓钱包里拿的。

最客观的解释是,谈判场如战场,战场上不可能对敌人有任何同情之心,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别国不可能因为什么所谓一只眼的代价,就同意减少赔款的金额。

那么只剩下唯一的一种解释,那么清政府只能拿出这么多钱了。

顺便让李鸿章背了锅。

李鸿章遭日本刺杀,被废一只眼,挽救晚清帝国1亿两白银。

这究竟是个谎言,还是个事实,就看你你内心对于李鸿章的真实看法了。

一个学新闻的历史故事持有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1340.html

------分隔线----------------------------